ManBetX在线ios登录注册-App Store

服务项目
服务热线0851-84405172

欢迎您的来电咨询!

应用基础室业务当前位置:服务项目 > 应用基础室业务
农药原药全组份分析
 
农药登记原药全组分分析试验指南
 
1 目的和范围
为规范农药登记原药全组分分析试验,明确试验要求、报告内容和格式等,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和《农药理化分析良好实验室规范准则》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2 术语和定义
2.1 原药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有效成份及杂质组成的最终产品,不能含有可见的外来物质和任何添加物,必要时可加入少量的稳定剂。
2.2 相关杂质  与农药有效成分相比,农药产品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所含有的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明显的毒害,或者对适用作物产生药害,或引起农产品污染,或影响农药产品质量稳定性,或引起其他不良影响的杂质。
2.3 全组分分析  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0.1%的任何杂质和含量<0.1%的相关杂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4 标准品  具有一种或多种稳定、均匀、准确的特性值,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
2.5 定性分析  对农药原药中各组分行的鉴分析,主要方法有: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谱法、质谱法及熔点、沸点测定法等。
2.6 定量分析  对农药原药中各组分或有成分、杂含量的测定分析,一般测定方法有: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和光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3 试验要求
3.1 标准品
一般应采用有证标准品并提供证书,通常应包含以下信息:名称、纯度(包括不确定度)、来源、批号、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说等。
若采用非有证标准品,除提供上述信息外,至少应提供2种定值方法标准。
3.2 样品
全组分分析试验的样品应当是申请人自行研制的成熟定型的5批次有代表性的原药。
3.3. 定性分析
3.3.1 有效成分
提供原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试验方法、解析过程、结构式及相关谱图。
当有效成分以盐等形式存在时,应对其反荷离子进行鉴别。
3.3.2 杂质
提供原药中杂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中至少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及色谱保留时间解析过程、结构式、通用名称或化学名称及相关谱图。
3.4 定量分析
3.4.1 应采用标准品对照定量法,测定5批次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0.1%的任何杂质和含量<0.1%的相关杂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方法应进行确认(对于实验室自行开发的方法,应进行方法确认,包括特异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包括检出限和定量限,仅针对杂质)等。
3.4.3 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等国际通用方法的,仅需进行部分方法确认。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确认包括线性关系和精密度等,杂质分析方法确认包括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定量限等。
3.4.4 固体不溶物、水分/干燥减量、酸(碱)度等项目的测试参照相应标准方法进行。
3.5 质量平衡
通常情况下,当使用上述方法测得的各种组分含量的总和不足98%时,应采用其他可能的方法进一步鉴定分析;当各种组分含量的总和超过102%时,应分析原因并做出解释。
4 试验报告
按照全组分分析试验报告模板进行报告撰写。
5 归档
试验计划、标准品和样品、原始数据和试验报告等应在试验完成后及时归档。

附件1:
农药原药质量分析方法确认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主要用于指导对农药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0.1%的任何杂质和含量<0.1%的相关杂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确认。
2 术语和定义
2.1 特异性 specificity
分析方法中的特定样品产生的特定信号,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助剂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被测组分(有效成分、杂质)特性的能力。
2.2 线性关系 linearity
在一定浓度范围,测试结果与测试样品浓度呈线性比例所得试验结果与分析样品浓的性能。
2.3 精密度 precision
在规定条件下,相互独立测试结果之间一致的程度。2.4 准确度 accuracy
测试结果与被测量真值或约定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2.5 灵敏度 sensitivity
被测组分浓度或含量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分析信号的变化。特异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是合适的、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有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通常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或者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进行测定,确认其特异性
3 试验要求
3.1 特异性
特异性可通过与另一种已证明是合适的、分离或检测原理不同、或具有较强分辨能力的方法进行结果比较来确定。通常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或者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进行测定,确认其特异性。
3.2 线性关系
被测组分响应的线性范围,至少应不小于该组分标明浓度的±20%。至少测定3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应附上线性关系图、斜率、截距和相关系数等数据。测得的斜率可证明响应与分析物浓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标明值±20%范围内,其结果不应与线性有显著偏离,一般相关系数(r)应大于0.997,否则需提供如何保证方法有效性的说明。如由于特殊需要使用不成线性响应的方法,必须做出解释。
3.3 精密度
精密度可用重复性试验进行考察。
重复性试验需至少进行5次样品测定,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用RSDr表示。要求
                RSDr<2(1-0.5 1ogC)×0.6
对于测定结果中的偏离数据,可用Dixon法或Grubbs法检验,但要舍去某些结果时,必须明确指出,并应解释产生偏离的原因。
3.4 准确度
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可采用添加回收率试验,即在已知被测组分含量的样品中精确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组分标准品,再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要求见表1)。加标后被测组分浓度应在线性范围内。
回收率=(测得量-原有量)/加入量×100% 
进行添加回收率试验时,可以配制与待测组分含量测定时浓度相同的5份样品(样品取样量减半,按1∶1比例加入标准品),也可以配制三个不同浓度的样品(样品取样量减半,按0.8∶1、1∶1、1.2∶1比例加入标准品),每个浓度平行做2份,共6份。
表1  不同含量被测组分的准确度(回收率)要求
有效成分含量,%平均回收率,%杂质含量,%平均回收率,%
>1098-102>190-110
1-1097-1030.1-180-120
0.1-195-105<0.175-125
0.01-0.190-110  
<0.0180-120  
 
灵敏度可用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评价。分析方法的检出限是指样品中被分析测组分能被检出的最低量,但并不要求可定量检测,一般用信噪比为3时物质的量或浓度来表示。分析方法的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在适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下可准确进行定量检测的最低量或浓度,是低含量组分如杂质或降解物定量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一般用信噪比为10时物质的量或浓度来表示。在进行低含量组分分析时,定量限需要低于规定限量,以便能够测定可能存在于样品中的痕量杂质,通常在1/10~1/2之间。
 

法律声明|站点地图 | ManBetX在线ios登录注册 版权所有 | 黔ICP备19002709号-1 | 食安科技设计

地址:贵阳市白云区白沙路388号 邮编:550000 电话:0851-84405172

网站标识码:5200000114

贵公网安备 52011302004212号

XML 地图